我的自学课:中医常用方剂
发布时间:2025-09-25 22:01:32 阅读:41
中医常用方剂以 “君臣佐使” 为配伍核心,通过调理脏腑、气血、阴阳应对不同病症,以下按功效分类展开,去掉表格形式并补充更多经典方子,同时细化适用场景与配伍逻辑。
一、解表剂:驱散外感邪气,应对感冒、流感等表证
解表剂主要针对 “风寒” 或 “风热” 侵袭体表的情况,通过发汗、清热等方式排出外邪,避免邪气深入体内。
麻黄汤
核心功效:辛温解表、宣肺平喘
适用场景:典型风寒感冒重症,表现为怕冷明显、完全无汗、头痛身痛、流清鼻涕、咳嗽时伴随气喘,常见于秋冬季节受凉后。
配伍逻辑:以麻黄为君药,既能发汗散寒,又能宣畅肺气;桂枝为臣药,辅助麻黄增强解表之力,同时温通经脉缓解头痛;再配杏仁降气平喘,甘草调和药性,针对 “寒邪束表、肺气不宣” 的核心问题。
银翘散
核心功效:辛凉解表、清热解毒
适用场景:风热感冒,表现为发热重、轻微怕风、咽喉肿痛明显、流黄稠鼻涕、口干想喝水,常见于春季或气温波动时。
配伍逻辑:君药金银花、连翘既能疏散风热,又能清热解毒,针对咽喉肿痛;臣药薄荷、牛蒡子进一步疏散上焦风热,缓解头痛咽痛;再配芦根生津止渴,避免清热伤津,贴合风热证 “热重、伤津” 的特点。
桂枝汤
核心功效:解肌发表、调和营卫
适用场景:风寒感冒轻证,或感冒后 “营卫不和”,表现为发热、微微出汗、怕风、头痛、脉浮缓,比如吹空调后轻微着凉,或感冒后期仍有怕风、汗出的情况。
配伍逻辑:桂枝为君药温通经脉、疏散风寒,白芍为臣药敛阴和营,二者一散一收,平衡 “发汗” 与 “护阴”,再配生姜、大枣健脾和胃,甘草调和,重点在 “调和” 而非强发汗。
桑菊饮
核心功效:疏风清热、宣肺止咳
适用场景:风热感冒初起,且以咳嗽为主要症状,表现为咳嗽频繁、痰黄稠、咽喉干痒、轻微发热,比如春季花粉刺激后引发的感冒伴咳嗽。
配伍逻辑:君药桑叶、菊花疏散上焦风热,尤其擅长清解肺经热邪;臣药杏仁、桔梗一降一升,宣畅肺气以止咳;再配连翘清热解毒,芦根生津,针对 “风热犯肺、肺气不宣” 的咳嗽核心。
二、清热剂:清除体内热邪,应对 “上火”、炎症等内热证
清热剂针对体内不同部位、不同类型的 “热邪”,分为清热泻火、清热解毒、清脏腑热等,避免热邪损伤脏腑。
白虎汤
核心功效:清热泻火、生津止渴
适用场景:高热不退(体温常超过 39℃)、大量出汗、口渴喜喝冷饮、面红目赤、烦躁,常见于感染性发热(如肺炎初期)、中暑重症等 “气分热盛” 证。
配伍逻辑:君药石膏性寒,能强效清泄气分热邪,且清热不伤津;臣药知母既助石膏清热,又能滋阴生津,缓解高热导致的津液亏损;再配粳米、甘草保护脾胃,避免寒凉药物损伤胃气。
黄连解毒汤
核心功效:泻火解毒
适用场景:全身热毒炽盛,表现为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、牙龈肿痛、皮肤长痈肿疮毒(如毛囊炎、痤疮红肿)、烦躁失眠、大便干结,常见于急性咽炎、皮肤感染等。
配伍逻辑:君药黄连清泻心火,心火清则全身热毒易解;臣药黄芩清上焦肺热,缓解咽喉肿痛,黄柏清下焦肾与膀胱热,栀子通泻三焦之火,四药合用 “上下通清”,全面清除热毒。
龙胆泻肝汤
核心功效:清肝胆实火、利肝胆湿热
适用场景:两种情况均适用:一是肝胆实火,表现为头晕头痛、口苦、烦躁易怒、眼睛发红、耳鸣;二是肝胆湿热,表现为阴囊潮湿、女性带下黄臭、口苦口黏、小便黄赤,常见于慢性肝炎、胆囊炎、尿路感染等。
配伍逻辑:君药龙胆草专清肝胆实火、利肝胆湿热,力度强劲;臣药栀子、黄芩辅助清热,泽泻、车前子、木通利水渗湿,让湿热通过小便排出;再配当归、生地滋阴养血,避免清热利湿药损伤阴血,柴胡引药入肝胆经,增强靶向性。
清胃散
核心功效:清胃凉血
适用场景:胃火炽盛,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、甚至出血、口臭明显、喜欢喝冷饮、大便干结,常见于牙龈炎、牙周炎、口腔溃疡等。
配伍逻辑:君药黄连直清胃火,针对牙龈肿痛、口臭;臣药升麻既助黄连清热,又能引药上行至牙龈部位;生地、丹皮凉血止血,缓解牙龈出血;当归养血活血,避免凉血药导致血瘀,贴合 “胃火伤血” 的病机。
导赤散
核心功效:清心利水养阴
适用场景:心火亢盛,表现为口舌生疮、心烦失眠、小便黄赤、尿道灼热刺痛,常见于口腔溃疡、尿路感染等 “心火下移小肠” 证(中医认为 “心与小肠相表里”,心火易影响小肠排尿)。
配伍逻辑:君药生地黄清心热、养心血,避免心火伤阴;臣药木通、竹叶清心火、利小便,让心火通过小便排出;甘草梢清热解毒、缓急止痛,缓解尿道灼热,全方 “清热不伤阴、利水不耗液”。
三、补益剂:补充人体正气,应对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等虚证
补益剂针对 “正气不足”,通过补气血、调阴阳,恢复脏腑功能,适合长期疲劳、术后虚弱、慢性病恢复期等人群。
四君子汤
核心功效:益气健脾
适用场景:脾胃气虚,表现为面色苍白、浑身乏力、不想吃饭、吃一点就腹胀、大便稀溏(不成形),常见于慢性胃炎、消化不良、术后虚弱、长期节食减肥导致的脾胃虚弱。
配伍逻辑:君药人参(或党参)大补脾胃之气,是补气的核心;臣药白术健脾燥湿,解决脾虚导致的湿气重、大便稀溏;茯苓健脾利湿,辅助白术祛湿;甘草调和药性,四药均平和,“补而不燥、健脾为本”。
四物汤
核心功效:补血调血
适用场景:血虚证,表现为面色萎黄(无光泽)、头晕眼花、月经量少且颜色淡、经期推迟、手脚发麻,常见于贫血、月经不调、产后失血、长期熬夜导致的血虚。
配伍逻辑:君药熟地黄滋阴补血,是补血的核心;臣药当归补血活血,让补血不致瘀滞,同时能调经;白芍养血敛阴,缓解血虚导致的手脚发麻;川芎活血行气,让全方 “补而不滞”,避免补血药过于滋腻影响消化。
六味地黄丸
核心功效:滋阴补肾
适用场景:肾阴虚,表现为腰膝酸软(腰部和膝盖发酸无力)、头晕耳鸣、晚上睡觉出汗(潮热盗汗)、口干咽燥、手足心热,常见于更年期综合征、慢性肾病、糖尿病辅助调理、长期熬夜导致的肾阴亏损。
配伍逻辑:君药熟地黄滋补肾阴、填精益髓;臣药山茱萸补养肝肾、涩精(防止肾阴流失),山药补益脾阴、固肾;佐药泽泻利湿,防止熟地黄滋腻碍胃,牡丹皮清泻肝火(肾阴虚易生虚火),茯苓健脾利湿,“三补三泻”,补而不滞、泻不伤正。
肾气丸
核心功效:温补肾阳
适用场景:肾阳虚,表现为畏寒怕冷(尤其手脚冰凉)、腰膝冷痛(腰部和膝盖发凉、疼痛)、夜尿多(每晚起夜 2 次以上)、男性阳痿早泄、女性白带清稀量多,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、肾虚水肿、老年阳虚。
配伍逻辑:在六味地黄丸 “三补三泻” 的基础上,加入君药附子、臣药肉桂(或桂枝),二者均为大热之药,能温补肾阳,让 “阴中求阳”(肾阴是肾阳的基础,补阴的同时温阳,效果更持久),针对 “肾阳虚衰、温煦无力” 的核心问题。
八珍汤
核心功效:益气补血
适用场景:气血两虚,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、浑身乏力、头晕眼花、心悸失眠(心跳快、睡不好)、月经量少色淡,常见于产后气血不足、长期慢性病(如慢性肝炎)恢复期、贫血严重者。
配伍逻辑:由 “四君子汤”(补气)和 “四物汤”(补血)合方而成,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补气健脾,熟地黄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补血调血,“气血双补”,解决气虚导致的乏力、血虚导致的头晕失眠,是气血两虚的基础方。
归脾汤
核心功效:益气健脾、养血安神
适用场景:心脾两虚,表现为浑身乏力、不想吃饭、心悸失眠(心跳快、入睡难、多梦)、健忘、面色萎黄,甚至出现便血、女性崩漏(月经量过多),常见于神经衰弱、贫血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。
配伍逻辑:君药黄芪、人参益气健脾,为养血安神打下基础;臣药白术、茯苓健脾祛湿,当归、龙眼肉补血养心;佐药酸枣仁、远志安神定志,木香理气醒脾(防止补气补血药滋腻碍胃);甘草调和,针对 “脾虚生血不足、心血亏虚扰神” 的病机。
四、和解剂:调和半表半里或脏腑不和,应对寒热往来、气机不调
和解剂不直接 “攻邪” 或 “补正”,而是通过 “调和” 让身体自行恢复平衡,适合邪在中间、病情迁延的情况。
小柴胡汤
核心功效:和解少阳、疏肝和胃
适用场景:邪在少阳(半表半里),表现为 “寒热往来”(一阵冷一阵热,无规律)、口苦、咽干、不想吃饭、心烦、恶心想吐,常见于疟疾、感冒后期(感冒一周后仍有寒热交替)、肝胆疾病(如胆囊炎)。
配伍逻辑:君药柴胡疏散少阳邪热,引邪外出;臣药黄芩清泻少阳邪热,与柴胡一散一清,共解少阳之邪;半夏、生姜和胃降逆,缓解恶心想吐,人参、大枣、甘草益气健脾,防止邪热损伤正气,兼顾 “祛邪” 与 “扶正”。
逍遥散
核心功效:疏肝解郁、养血健脾
适用场景:肝郁血虚脾弱,表现为情绪抑郁(总开心不起来)、胸胁胀痛(胸部和肋骨下方胀痛)、头晕眼花、不想吃饭、月经不调(经期推迟、经前乳房胀痛),常见于更年期综合征、乳腺增生、焦虑症等。
配伍逻辑:君药柴胡疏肝解郁,调畅气机;臣药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,缓解肝郁导致的血虚,且白芍能缓急止痛(减轻胸胁胀痛);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健脾益气,解决脾虚问题(肝郁易影响脾胃);薄荷疏散郁热,生姜温胃和中,全方 “疏肝不耗血、健脾不碍气”。
五、温里剂:驱散体内寒邪,温补阳气,应对 “寒证”
温里剂针对体内 “寒气过盛” 或 “阳气不足”,通过温热药物恢复身体温煦功能,适合怕冷、腹痛、腹泻等寒证。
理中丸
核心功效:温中健脾
适用场景:脾胃虚寒,表现为胃脘冷痛(吃温热食物后疼痛缓解)、呕吐清水、大便稀溏、怕冷、手脚不温,常见于胃寒、慢性肠炎、脾胃虚寒导致的消化不良。
配伍逻辑:君药干姜温中散寒,直暖脾胃;臣药人参益气健脾,增强脾胃功能;白术健脾燥湿,解决脾虚导致的湿气重、大便稀溏;甘草调和药性,且能缓急止痛,针对 “脾胃虚寒、运化无力” 的核心。
附子理中丸
核心功效:温中健脾、温阳散寒(比理中丸更强)
适用场景:脾胃虚寒重症,表现为腹痛剧烈(遇冷加重)、手足冰凉(甚至冷到膝盖)、腹泻不止(大便清稀如水)、不想吃饭,常见于虚寒型肠胃炎、阳虚导致的长期腹泻。
配伍逻辑:在理中丸(干姜、人参、白术、甘草)的基础上,加入君药附子(大热之药),增强温阳散寒的力度,针对 “脾胃阳虚过重、寒邪凝滞” 的重症,比理中丸更适合 “寒重” 的情况。
当归四逆汤
核心功效:温经散寒、养血通脉
适用场景:血虚寒厥,表现为手脚冰凉(尤其指尖、脚尖)、怕冷、肢体疼痛(遇温缓解)、女性痛经(经期手脚冷、经血颜色暗),常见于雷诺氏病、冻疮、虚寒型痛经。
配伍逻辑:君药当归养血活血,桂枝温经散寒、通利血脉;臣药白芍养血和营,细辛温经散寒(比桂枝更强);通草通利血脉,让阳气和血液能到达四肢末端;大枣、甘草益气养血,全方 “温经不燥、养血不滞”,专门改善 “血少 + 寒凝” 导致的手脚冰凉。
六、祛湿剂:祛除体内湿气,应对 “湿证”
湿邪易困阻脾胃、阻碍气机,祛湿剂通过化湿、利湿、燥湿等方式排出湿气,适合身体困重、腹胀、腹泻等湿证。
藿香正气散
核心功效: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
适用场景:外感风寒 + 内伤湿滞,表现为头痛、怕冷、呕吐、腹泻、腹胀、恶心、舌苔白腻,常见于夏季淋雨、吃生冷食物后引发的 “胃肠型感冒”。
配伍逻辑:君药藿香芳香化湿、解表散寒,既能驱散体表风寒,又能化解体内湿气;臣药紫苏、白芷辅助解表散寒,茯苓、白术健脾利湿,陈皮、厚朴理气消胀(湿气易导致气机不畅、腹胀);半夏燥湿和胃,缓解呕吐,全方 “解表 + 化湿 + 理气”,贴合夏季 “寒邪 + 湿邪” 同时侵袭的特点。
平胃散
核心功效:燥湿运脾、行气和胃
适用场景:湿滞脾胃,表现为身体困重(感觉身上沉、不想动)、腹胀、不想吃饭、恶心、大便稀溏、舌苔白腻,常见于慢性胃炎、消化不良、痰湿体质的日常调理。
配伍逻辑:君药苍术燥湿健脾,力度强,能快速化解脾胃湿气;臣药厚朴行气除满,缓解湿气导致的腹胀;陈皮理气健脾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;甘草调和药性,生姜、大枣健脾和胃,针对 “湿气困脾、气机不畅” 的核心,适合 “湿重、无明显寒或热” 的情况。
五苓散
核心功效:利水渗湿、温阳化气
适用场景:膀胱气化不利导致的水湿内停,表现为小便不利(尿量少、排尿不畅)、水肿(尤其眼睑、下肢水肿)、口渴但不想喝水(或喝了水更胀)、腹胀,常见于急性肾炎水肿、尿路感染、妊娠水肿等。
配伍逻辑:君药泽泻利水渗湿,能快速排出体内多余水分;臣药茯苓、猪苓增强利水渗湿之力;佐药白术健脾燥湿,桂枝温阳化气(阳气足则水湿易排出),且能温通经脉,针对 “水湿内停、阳气不足” 导致的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中医方剂的核心是 “辨证论治”,比如同样是腹泻,湿热导致的需用 “葛根芩连汤”(清热燥湿),虚寒导致的需用 “附子理中丸”(温阳止泻),用药前必须明确证型。且临床中常根据患者具体症状 “加减” 药物,比如感冒伴咳嗽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杏仁、桔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