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注册 登录



悠旅管家
旅居号 1391234567

衢州四季:人间好时节的旅居注脚

发布时间:2025-10-10 07:42:00   阅读:30


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”黄龙慧开禅师的这首偈语,初读时只觉是寻常四季的白描,待在衢州旅居半载有余,才惊觉这短短二十八字,原是生活最本真的注脚。这座横亘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的古城,没有江南水乡的刻意温婉,也无繁华都市的喧嚣浮躁,它像一位沉静的老者,将四季的更迭酿成日常,把禅意的通透融进烟火,让每个在此驻足的人,都能触摸到“无闲事挂心头”的自在。

春归鹿鸣:百花深处的放下与相逢

衢州的春,是从鹿鸣山的第一株梅花开始的。正月里刚过元宵,寒意尚未散尽,鹿鸣山公园的梅岭便已缀满了花苞。旅居的住处离公园不过百步,清晨循着暗香走去,只见朱砂梅艳若霞帔,白梅洁如落雪,更有那绿萼梅,嫩蕊凝碧,在料峭春风里别有一番清冷风骨。晨练的老人提着鸟笼在梅下驻足,笼中画眉的啼鸣与落梅的簌簌声交织,恍惚间竟不知是花香染了鸟鸣,还是鸟鸣惊了花魂。

起初旅居衢州,心中总揣着几分“闲事”:工作的收尾事宜、远方亲友的牵挂、对未知生活的忐忑,像细密的蛛网,缠得人难展眉梢。直到某个雨后的清晨,我在梅岭遇见一位扫地的僧人。他身着青灰色僧袍,手持竹扫帚,却不急于清扫满地落梅,只是弯腰将完整的花瓣拾进竹篮。“施主可是觉得可惜?”他见我盯着落梅出神,开口问道。我点头:“开得这样好,落了未免可惜。”他却笑了:“花开花落,本是自然。若是执着于‘留’,反倒是负了它盛放时的欢喜。”说罢,他将一瓣带露的白梅递到我手中,指尖的微凉与花香的清冽瞬间漫过心头,那些缠绕多日的焦虑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

原来慧开禅师说的“无闲事”,并非真的没有事,而是不被“闲事”所缚。衢州的春,最擅长用这种温柔的方式教人防松。三月里,烂柯山的杜鹃开得如火如荼,从山脚下一直蔓延到棋盘石旁。传说晋人王质在此观棋,一局终了,斧柯已烂,世间早已沧海桑田。站在棋盘石前,望着漫山红透的杜鹃,忽然懂得:那些我们以为天大的“闲事”,在时间的长河里,不过是一局棋的功夫。不如像山间的杜鹃,只管热烈地开,自在地落,不为留春,只为不负这春光。

四月的衢州,是油菜花的海洋。从城区驱车往开化方向走,沿途的田野里铺满了金色的花毯,田埂边的紫云英也不甘示弱,紫粉相间地铺展着。农人牵着黄牛在花田里耕作,犁铧翻起的泥土带着湿润的芬芳,与花香、草香混在一起,构成了最质朴的春之气息。我曾在一个午后坐在田埂上,看蜜蜂在花间飞舞,听农人唱着不成调的山歌,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,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。醒来时,夕阳已将天空染成橘红色,油菜花田在暮色中泛着柔和的金光,那一刻,心中澄澈得像一汪清泉,没有一丝杂尘。

夏驻衢江:凉风徐来的从容与自洽

衢州的夏,没有江南其他城市的闷热黏腻,因为衢江穿城而过,给这座古城带来了无尽的清凉。每当暮色降临,衢江两岸的灯光次第亮起,江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,暑气便消了大半。沿江的步行街上,摆满了卖冷饮的小摊,衢州特有的水晶糕撒上桂花糖浆,一口下去,清甜爽口,从舌尖凉到心底。
旅居的日子里,我养成了傍晚沿衢江散步的习惯。从水亭门码头出发,沿着江堤缓缓前行,总能遇见形形色色的人: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踩着欢快的节奏,孩童们在江滩上追逐嬉戏,年轻的情侣依偎着看江景,还有些老人坐在石凳上,摇着蒲扇闲话家常。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从容的笑意,没有行色匆匆的焦虑,只有享受当下的安然。

有一次,我在江堤上遇见一位画水彩的老先生。他面前的画板上,衢江的落日正被渲染得淋漓尽致,晚霞像燃烧的火焰,映得江面波光粼粼。“老先生画得真好!”我忍不住赞叹。他转过头,笑着说:“不是我画得好,是这江景本身就美。你看这落日,每天都不一样,有的时候热烈,有的时候温柔,只要静下心来观察,就能发现它的好。”他的话让我想起慧开禅师的诗,“夏有凉风冬有雪”,其实凉风与雪景一直都在,只是我们常常被心头的“闲事”蒙蔽了双眼,忘了抬头去看。

衢州的夏夜,最热闹的要数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。古色古香的建筑下,摆满了各种特色小吃摊:衢州烤饼的香气四处弥漫,刚出炉的烤饼外皮酥脆,内馅鲜嫩,咬一口满嘴流油;水晶糕、冰木莲等解暑小食深受人们喜爱;还有那热气腾腾的三头一掌,辣得过瘾,让人欲罢不能。我常常在街区里闲逛,看手艺人捏面人、吹糖画,听街头艺人弹唱民谣,感受着古城夜晚的烟火气息。在这样的氛围里,所有的烦恼都显得微不足道,只剩下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。

七月的衢州,还会迎来一场盛大的荷花盛宴。在龙游石窟附近的荷塘里,大片的荷花竞相开放,粉的、白的荷花亭亭玉立,碧绿的荷叶像撑开的绿伞,挨挨挤挤地铺满了整个荷塘。清晨,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,荷花在露珠的映衬下更显娇嫩。我曾早起去荷塘边写生,坐在荷塘边的亭子里,听着蝉鸣与蛙叫,看着荷花在微风中摇曳,心中充满了宁静与祥和。那一刻,我深刻地体会到,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里,只要我们放慢脚步,静下心来,就能感受到。

秋染烂柯:明月朗照的通透与豁达

衢州的秋,是被烂柯山的枫叶染红的。九月底,秋意渐浓,烂柯山的枫叶开始由绿转黄,再由黄转红,整个山林像是被打翻了的调色盘,五彩斑斓。沿着山间的石阶往上走,脚下是厚厚的落叶,踩上去发出“沙沙”的声响,头顶是交错的枫树枝桠,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重阳节那天,我和旅居时认识的朋友们一起去烂柯山登高。站在山顶的望衢亭里,俯瞰着整个衢州城,只见衢江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穿城而过,城区里高楼林立,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。秋风拂面,带着枫叶的清香,让人神清气爽。一位朋友感慨道:“以前在大城市里,每天都被工作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,从来没有时间好好看看身边的风景。来到衢州后,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惬意。”是啊,我们总是在追逐远方的风景,却忽略了身边的美好。慧开禅师说“秋有月”,其实月亮每天都在天上,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忘记了抬头仰望。

衢州的秋夜,月亮格外明亮。在古城墙的顶上,我常常一个人坐着看月亮。皎洁的月光洒在古城墙上,给城墙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晕,远处的衢江在月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。偶尔有晚归的鸟儿从头顶飞过,留下几声啼鸣,更添了几分静谧。此时,心中所有的杂念都被月光涤荡干净,只剩下一片通透与豁达。我想起古人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的诗句,虽然没有美酒相伴,但这份与月亮独处的宁静与美好,却足以让人沉醉。

十月的衢州,是收获的季节。在衢州的乡村里,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成熟了,农人忙着收割稻谷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果园里,橘子、柚子等水果挂满了枝头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我曾跟着当地的农人一起去采摘橘子,亲手摘下一个个金黄的橘子,剥开皮,酸甜的果肉让人回味无穷。在采摘的过程中,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收获的幸福,也明白了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的道理。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,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,就一定会有回报。

冬卧仙霞:白雪覆盖的纯粹与安宁

衢州的冬,来得悄无声息。第一场雪往往在十二月初,当清晨推开窗户,看到远处的仙霞岭被白雪覆盖,整个世界都变得洁白无瑕时,心中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欢喜。仙霞岭是浙闽赣三省的界山,山势险峻,风景秀丽,冬天的仙霞岭更是别有一番韵味。

我曾在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去仙霞古道徒步。古道两旁的树木挂满了冰凌,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。脚下的石板路被白雪覆盖,踩上去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声响,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,像一幅晶莹剔透的山水画。在徒步的过程中,我遇到了一位当地的向导,他告诉我们,仙霞古道有着悠久的历史,曾经是古代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。如今,古道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,但那份历史的厚重感却依然存在。站在古道上,望着茫茫白雪覆盖的群山,我忽然觉得,人生就像是一场徒步旅行,沿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,有平坦的大道,也有崎岖的山路,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,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
衢州的冬天,最温暖的地方莫过于农家的火塘。在衢州的乡村里,家家户户都有火塘,每到冬天,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,烤着炭火,聊着家常,温暖而惬意。我曾在一个农家做客,主人热情地招待我们,给我们烤红薯、煮热茶。坐在火塘边,感受着炭火的温暖,听着主人讲述着乡村的故事,心中充满了安宁与幸福。那一刻,我明白了“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的真正含义。所谓的“好时节”,并不是指没有风雨、没有烦恼的日子,而是指我们能够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,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。

腊月里的衢州,年味越来越浓。街上挂满了红灯笼,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、办年货,空气中弥漫着腊肉、香肠的香气。我跟着当地的居民一起去赶年集,集市上热闹非凡,各种年货琳琅满目,让人目不暇接。在年集上,我买了一副春联和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,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。除夕夜,我和旅居时认识的朋友们一起吃年夜饭、守岁,看着窗外绚烂的烟花,心中充满了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。

结语:人间好时节,自在衢州城

在衢州旅居的日子里,我经历了四季的更迭,也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。春有百花,让我学会了放下执着,拥抱相逢的喜悦;夏有凉风,让我懂得了从容自洽,享受当下的安然;秋有明月,让我拥有了通透豁达,品味生活的美好;冬有白雪,让我感受到了纯粹安宁,珍惜平凡的幸福。

慧开禅师的这首偈语,不仅仅是对四季美景的赞美,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诠释。“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,这句话告诉我们,生活中的“闲事”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,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执念,保持一颗平常心,就能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“好时节”。

衢州这座古城,就像一位温柔的导师,用它的四季美景和烟火气息,教会了我如何去生活。它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与浮躁,却有着一份独特的宁静与祥和。在这里,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在,也找到了生活的本真与美好。

如今,我依然在衢州旅居着,每天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。清晨,在鸟鸣中醒来,去公园散步赏花;午后,坐在窗前看看书、写写字;傍晚,沿衢江散步,感受江风的清凉;夜晚,在月光下静静思考,品味生活的韵味。我知道,这样的日子或许平淡,但却充满了幸福与快乐。因为我明白,只要心中无闲事,每一天都是人间好时节,每一处都是人间好地方,而衢州,就是我心中最美好的那个“人间好时节”的所在。

慧开禅师及《禅宗无门关》简介

南宋禅僧无门慧开所撰、弥衍宗绍编纂的《禅宗无门关》,是中国禅宗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公案集,其以独特的编纂体例与深刻的禅理思想,成为禅宗杨岐派的重要典籍,亦为后世参禅者提供了关键的修行指引。

无门慧开禅师,俗姓梁,杭州人,为宋代禅宗杨岐派僧人,师从万寿师观禅师,得其法嗣。绍定元年(1228年),慧开于福州永嘉龙翔寺应学人请益,深感学人参禅多被文字知见束缚,遂从浩瀚禅宗典籍中精选四十八则公案古则,编成《禅宗无门关》。后于南宋淳祐五年(1245年)重刊时,又增补第四十九则,形成今本传世的规模。

全书以“佛语心为宗,无门为法门”为核心宗旨,收录了“百丈野狐”“南泉斩猫”“赵州狗子”等一系列禅宗经典公案。其中首则“赵州狗子”公案尤为关键,确立了“无”字参悟法门的核心地位;末则以“干峰一路”收束,形成完整的参禅指引体系。在体例上,该书独创散文评唱与四句偈颂相结合的形式,每则公案均由三部分构成:“佛祖机缘”引述公案原文,“无门曰”是慧开禅师的精辟评说,“颂曰”则以凝练的偈颂总结禅理,层层递进,引导学人突破思维桎梏。

《禅宗无门关》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“破除执念”与“回归平常心”。在破除执念方面,书中强调打破人类思维的分别心与固有执念,如“赵州狗子”公案中的“无”字,并非简单指“有无”之“无”,而是超越对立、斩断思维惯性的关键,旨在让学人在“无计可施”的绝境中寻得开悟契机。在回归平常心层面,慧开禅师提出“平常心是道”,其笔下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的经典偈颂,便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诠释——放下尘俗闲事,回归自然自在的本心,便能在寻常生活中体悟禅意。

该书的后世影响深远,不仅在中国禅宗内部备受推崇,更在海外广泛传播。在日本,它被视为临济宗学僧必修经典,每则公案均需学人深入参究,日本当代著名高僧有马赖底所著《禅是无的宗教》,便表达了对书中赵州和尚“无”字公案的深切崇敬。在西方,《禅宗无门关》成为西方学界与大众了解禅宗思想的重要窗口,其破除执着、回归本心的智慧,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提供了独特的精神启示。

网友评论 共0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