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
发布时间:2025-02-04 07:30:13 阅读:200
近日,48岁的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的消息,令无数人痛心。这一悲剧让我们真切意识到,流感并非普通的“小感冒”,它的危害远超想象,甚至能夺走生命。在旅居生活中,人员流动频繁、接触人群复杂,如何预防流感成为了保障健康的关键。
流感为何如此严重,甚至能致命?
1. 病毒的超强传染性与快速传播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患者咳嗽、打喷嚏时喷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,能在空气中迅速扩散,被周围的人吸入后便可能感染。而且,患者从发病后5日内均可从鼻涕、口涎及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,传染期约1周,儿童的传染期更可达10天或更长时间,病初2 - 3天的传染性最强。在人群密集的旅居环境中,如酒店大堂、旅游大巴、景区排队处等,病毒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,让更多人感染。
2. 病毒易变异,难以防范
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特征是抗原变异,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,包括大型变异(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均变异)、亚型变异(H大变异,N不变或小变异)和变种变异(H、N均小变异)。人体原有的免疫力对变异后的新病毒可能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,这使得流感病毒能够轻易突破人体的免疫防线,导致流感反复流行。每年的流感病毒流行株都可能不同,这也让预防工作变得更加困难。
3. 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
流感不仅会带来高热、头痛、乏力、肌肉酸痛等症状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,这些并发症才是导致流感致命的关键因素。
肺炎:这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,典型表现为咳嗽伴呼吸困难、呼吸急速、缺氧和发热。肺炎类型包括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(流感发作3 - 5日后仍持续存在高热及肺炎表现,病情严重,进展快,对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威胁极大)、继发细菌性肺炎(流感症状有所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和咳脓痰,在重症流感中约占1/3,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)以及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。
心脏并发症:主要包括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等,约占成人流感的12%。流感病毒可能直接侵犯心肌细胞,或者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间接损伤心脏,导致心脏功能受损。
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: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和癫痫患者,流感相关性脑病更常见于儿童,流感还可能导致成人脑炎、脑血管意外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吉兰 - 巴雷综合征,虽然总体上不常见,但一旦发生,后果严重。
中毒性休克:在甲型和乙型流感暴发期间,既往健康的儿童和成人中出现过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,多跟继发产毒葡萄球菌感染有关。中毒性休克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、意识模糊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4. 高危人群易发展为重症
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、肥胖者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(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免疫功能低下等)的人群,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。老年人可能基础性疾病较多,身体机能下降,免疫力较弱,难以抵抗病毒的侵袭;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感染流感后合并肺炎、脑炎的风险较高;孕妇在妊娠期间身体负担加重,免疫系统发生变化,也容易发展成重症流感;肥胖者体内脂肪含量高,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,感染流感后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增加;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,本身身体状况就较差,流感病毒的入侵会进一步加重病情,导致多脏器功能受损。
旅居生活中如何预防流感?
1. 接种流感疫苗是关键
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。虽然疫苗无法完全避免感染,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流感的发生率和死亡率,将流感就医的风险降低40% - 60%,还能有效减少重症监护室入院及死亡的风险。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,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不同,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。最佳接种时间是9 - 10月,但即便错过了这个时间,在整个流感季都可以接种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,更应每年优先接种疫苗。在旅居前,提前了解当地的疫苗接种信息,及时完成接种。
2. 做好日常防护措施
勤洗手: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,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的表面(如酒店的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旅游景点的栏杆、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等)后。如果没有肥皂和水,也可以使用含有至少60%酒精的免洗洗手液。洗手时要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,确保每个部位都清洗到位,时间不少于20秒。
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:勤洗澡、勤换衣服、勤剪指甲,保持身体清洁。避免用手触摸眼睛、口鼻,因为病毒容易通过这些部位进入人体。
佩戴口罩:在人员密集的场所,如机场、火车站、汽车站、旅游景点、商场等,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一定要佩戴口罩。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病毒的飞沫传播,保护自己和他人。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,并正确佩戴,确保口罩贴合面部,不留缝隙。
保持社交距离: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,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。与他人交谈时,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,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。
注意环境卫生:保持居住的酒店房间、民宿等场所的清洁,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可以使用消毒剂对房间进行清洁消毒,尤其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,如门把手、桌面、遥控器等。
3. 增强自身免疫力
均衡饮食:旅居期间,也要注意饮食均衡,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、全谷类食物、优质蛋白质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等,保证身体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,增强免疫力。避免过多食用油腻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糖、高脂肪的食物。
适量运动:在旅居过程中,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适量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。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。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,避免过度疲劳。
保证充足的睡眠:良好的睡眠是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修复的重要时间。旅居期间,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每天保证7 - 8小时的睡眠时间,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。
4. 合理使用抗流感药物
如果接触到流感病例,但没有采取防护措施(如未佩戴口罩或未接种疫苗),可以在接触后及时口服奥司他韦进行预防。奥司他韦的用药方法是每日一次,连服七天,直到确认没有出现流感症状后再停药。如果已出现流感症状,则需要提高剂量,改为每日两次。不过,无论是否有症状,使用奥司他韦都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行,以确保达到预防效果。但抗流感药物不能替代疫苗接种,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5. 随身携带必要药品
在旅居出行时,提前准备一些必要的药品,如解热镇痛药物(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),可以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;止咳化痰药物,能缓解呼吸道不适;口服补液盐,以防因呕吐、腹泻引起的脱水。同时,携带消毒湿巾,方便随时清洁手部和物品表面。
大S的离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流感的严重危害。在旅居生活中,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,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享受旅居乐趣的同时,远离流感的威胁。
流感病毒:是一种引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,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患者发病后 5 日内可从分泌物排出病毒,传染期约 1 周,儿童更长,病初 2 - 3 天传染性最强。它极易变异,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,存在大型变异、亚型变异和变种变异等多种形式 ,使得人体原有的免疫力难以应对变异后的新病毒。
流感并发症:指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其他病症。因流感侵袭及削弱人体防御,会累及多系统。呼吸系统常见如病毒性肺炎、细菌性肺炎,出现高热、呼吸困难等;心脏方面,可致心肌炎、心包炎,引发心悸、胸痛;神经系统可引发脑炎、格林 - 巴利综合征,有头痛、抽搐、肌无力表现;还可能出现肌炎和横纹肌溶解,肌肉疼痛,严重时致肾衰竭。尤其儿童、老人等免疫力弱人群更易出现,对健康威胁大。
流感高危人群:指感染流感病毒后,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的群体,包括儿童: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,感染后易引发中耳炎、肺炎等并发症;老年人:身体机能衰退,免疫功能下降,基础疾病多,感染流感后病情进展快;孕妇:孕期生理变化致免疫力改变,感染流感对自身及胎儿均有风险,如早产、胎儿窘迫;慢性病患者:像慢性呼吸系统、心血管疾病患者,本身器官功能弱,流感会加重病情,引发呼吸或心脏衰竭;免疫抑制人群:如艾滋病患者、器官移植后服免疫抑制剂者,免疫系统受损,难抵御流感病毒。